2025年日本粮食危机仍在继续,持续的米价飙升,导致民众生活成本增加,餐饮业受到严重冲击。这再次让我们关注到“粮食战争”,这个被很多中国人忽视却又每时每刻发生在身边的战争。本期就让队长带大家一起了解下“粮食战争”的前世今生。
在当今世界,战争的形式多种多样,有真枪实弹的热战,有不见硝烟的经济战,还有暗流涌动的科技战。但有一种战争,虽悄无声息,却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存,影响着国家的兴衰,那就是粮食战争。或许你会觉得,粮食不就是每天摆在餐桌上的食物吗?能和战争有啥关系?但事实上,粮食在国家安全战略中,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:“如果你控制了石油,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;如果你控制了粮食,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;如果你控制了货币,你就控制了世界 。”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粮食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关键作用。
粮食战争并不是现代才有的现象,它有着悠久的历史,在不同的时代,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格局。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粮食战争。
美苏冷战时期,除了在军事、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对抗,粮食也成为了双方博弈的重要战场,其中三次大规模的粮食战争,深刻地影响了两国的关系和世界局势。
苏联在早期,虽拥有广袤的耕地,却因农业政策的不合理,粮食产量长期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。斯大林将发展重点放在工业上,农业成为 “配套产业”,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模式,使得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,粮食产量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便逐年下滑。到 1953 年斯大林去世时,苏联农业产量仅为 1940 年的 40%。赫鲁晓夫上台后,意识到粮食问题的严重性,发起了拓荒农耕运动。在运动初期,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,5 年内增加近 6000 万吨。但由于过度开垦,土地肥力下降,从 1962 年起,粮食开始歉收,苏联陷入了第一次粮食危机。美国趁机要求苏联低价出口石油,以换取粮食援助,苏联虽解决了一时的粮食问题,却在能源经济上遭受重创 。
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,苏联粮食依然连年歉收。1972 年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,国内面粉市场断供,甚至停止向加盟共和国提供谷物。这一次,苏联展开了一场巧妙的粮食抢购 “暗战”。他们对外宣称当年将迎来近 20 年的最大丰收,美国情报机构误判,卫星图片显示苏联产粮区一片金黄,坐实了丰收假象。美国粮商纷纷抛售粮食,苏联则暗中通过商业公司游说美国农业部,并派采购员以低价分批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购买了近 3000 万吨粮食。苏联成功缓解了粮食紧缺状况,但也导致美国国内农产品和肉类价格大大上涨,国际粮食价格也上涨 50%。美国随后出台对苏粮食出口限令 。
20 世纪 80 年代,苏联入侵阿富汗后,美国发起了对苏联的粮食禁运。卡特政府联合加拿大、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,试图在粮食上困住苏联。然而,其他几个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,并未完全配合美国的禁运政策,阿根廷等国甚至趁机向苏联大量出口粮食。同时,美国国内农场主因粮食禁运遭受巨大经济损失,强烈反对这一政策。最终,卡特在次年大选中败给里根,里根上台后取消了粮食禁运 。
在古代,粮食同样被用作一种战略武器,展现出古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。其中,管仲策划的 “买鹿制楚” 和 “服帛降鲁梁” 的故事,堪称粮食战争的经典案例 。
春秋时期,齐国想要削弱楚国,但楚国地大物博、兵力强盛,正面交锋难以取胜。管仲便想出了一个计策:他让齐桓公以高价在齐楚边界收购楚国的特产梅花鹿。楚王得知后,认为这是齐国的愚蠢之举,便放任百姓去捕捉梅花鹿,荒废了农业生产。一时间,楚国百姓纷纷放下农活,进山捕鹿。很快,楚国钱仓堆积如山,但粮仓却逐渐空虚。而齐国则在最近一段时间大力囤积粮食。后来,管仲建议齐桓公封锁城门,禁止向楚国出口粮食。楚国粮价飞涨,百姓无粮可买,近十分之四的楚国难民逃到齐国,楚国最终溃败,三年后向齐国投降 。
同样,鲁国和梁国的百姓擅长织一种细白的绢帛 “鲁缟”。管仲让齐桓公和大臣带头穿鲁缟做的衣服,在齐国掀起穿鲁缟的时尚潮流,同时禁止齐国人织绢缟,所有服帛需求都从鲁国和梁国进口。鲁缟在齐国供不应求,价格暴涨,鲁国人和梁国人见织缟利润丰厚,纷纷放弃农事,家家织起绢缟,还把农田改种桑树养蚕。管仲又在海关发布了重要的公告,对贩来鲁缟的鲁国商人给予重金补贴,进一步刺激了鲁梁两国的织缟热潮。而齐国则默默发展农业,积累粮食。时机成熟后,管仲突然下令禁止进口鲁缟,也不许齐国对外出口粮食。十个月后,鲁梁两国百姓饿馁相及,粮价飞涨,而齐国国内米价却十分低廉。三年后,鲁梁两国发生大饥荒,国库被掏空,不得不向齐国求情,最终沦为齐国的附庸国 。
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,粮食战争并没有随着和平的到来而消失,反而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展开。现代粮食战争的背后,是复杂的国际政治、经济和科技博弈,它关乎着每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福祉。
在现代粮食战争的舞台上,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,那就是被称为 “ABCD” 的四大粮商: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(ADM)、邦吉(Bunge)、嘉吉(Cargill)和路易达孚(Louis Dreyfus) 。这四家粮商,掌控着全球 80% 的粮食交易量,业务涵盖了从种子研发、种植、仓储、运输到加工、销售的整个产业链,在全球粮食市场上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。
ADM 成立于 1902 年,总部在美国伊利诺伊州,是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、加工及制造公司。它以 “全产业链战略” 著称,构建了完善的 “农场 — 储存 — 运输 — 加工 — 分配 — 销售” 体系,还涉足银行、期货、投资咨询等金融领域 。
邦吉于 1818 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诞生,是 “最古老的国际大粮商 ”。它实施 “本地化战略”,深入农民,提供种子、化肥等服务,构建了全球贸易体系,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和全球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 。
嘉吉成立于 1865 年,比 ADM 还要早 37 年,从储运业务起家,如今已成为业务遍及六十多个国家的世界巨头,在全球农产品市场占了重要地位 。
路易达孚成立于 1851 年,是全球领先的农产品贸易和加工公司,业务涵盖谷物油籽、大米、海运、金融、咖啡、棉花等多个领域,构建了 “农产品 + 金融 + 物流” 的一体化平台 。
这些粮商为了获取最大利益,常常操纵粮食价格,影响市场供需。2004 年的大豆战争,就是四大粮商操纵市场的典型案例。当时,美国农业部先是放出消息,称美国大豆产量将一下子就下降,受此影响,美国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在短短数月间暴涨了 70%。中国的大豆加工公司担心价格持续上涨,纷纷高价抢购美国大豆。然而,就在中国企业签订订单后不久,美国农业部又突然 “辟谣”,称大豆产量将保持预期增加,大豆价格随即暴跌将近三分之一 。这一涨一跌,让中国企业遭受了惨重损失,上千家大豆加工公司破产倒闭。而四大粮商则趁机低价收购中国大豆和破产企业,迅速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份额的 80%,在全国 97 家大豆压榨企业中,外资控股的多达 64 家 。通过这次事件,四大粮商成功地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,获取了巨额利润。
在现代粮食战争中,美国无疑是幕后的关键棋手,精心布局粮食霸权。美国凭借其广袤的耕地、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,长期保持着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的地位。美国利用这一优势,大量出口粮食,使许多国家对其形成粮食依赖,从而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获得话语权。
为了进一步巩固粮食霸权,美国全力发展种子技术。以孟山都为代表的美国种业公司,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一系列高产、抗病虫害的转基因种子。这些种子具有诸多优势,迅速在全球推广开来。然而,这些种子大多是 “单季种子”,农民无法自行留种,必须每年向美国种子公司购买新种子,这使得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依赖美国的种子技术 。
阿根廷就是一个深受美国种子技术影响的国家。20 世纪 90 年代,阿根廷与美国农业公司合作,引入转基因大豆种子。这些种子的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,让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快速地发展,大豆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。然而,2005 年,美国公司突然要求阿根廷支付种子专利费,否则将停止供应新种子。此时,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已经高度依赖美国种子,一旦断供,粮食产量将大幅下降。无奈之下,阿根廷只能屈服,支付了高昂的专利费用 。这一事件充分显示了美国通过种子技术垄断粮食生产的手段和危害。美国不仅通过种子技术在经济上获利,还将其作为外交谈判的筹码,影响其他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粮食战争中,中国始终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粮食安全,成为了全球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。
2001 年,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(WTO),这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重要里程碑,但在农业方面,中国也作出了较高的开放承诺 。在市场准入上,中国承诺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,对全部农产品实行关税化管理,农产品平均关税从 1992 年的 46.6% 降至 2010 年的 15.2%,降幅达 67% 。在国内支持政策空间上,中国放弃适用 “发展箱” 权利,“黄箱” 措施仅限于微量允许,特定产品和非特定产品微量允许上限均为 8.5% 。在出口补贴上,中国承诺不再对农产品出口提供补贴 。这些承诺和让步,使中国农业市场更加开放,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。
面对加入 WTO 带来的挑战,中国积极采取应对策略。在农业现代化方面,中国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,推动农业机械化、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。截至 2023 年,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5%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2.4% 。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,使水稻产量大幅提高,为保障中国粮食产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。在增加生产方面,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,如粮食直补、良种补贴等,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,稳定粮食种植培养面积。同时,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提高粮食单产 。在进口渠道多元化方面,中国在巩固与美国、加拿大等传统粮食进口国合作的基础上,积极拓展与巴西、阿根廷等国的农业合作,降低对单一国家的粮食依赖 。
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,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粮食产量实现了多年连续增长,粮食自给率保持在较高水平,小麦、稻谷等主粮实现了基本自给,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。在国际粮食市场波动时,中国凭借稳定的粮食供应和强大的储备能力,有效抵御了外部冲击,保障了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 。
中储粮的成立,2000 年以前,中央储备粮分级管理于各级地方企业手中,存在政企不分、责任不清等问题,导致 “储备粮数量不实、质量不保、调动困难、巨额亏损挂账” 等情况 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党中央、国务院决定对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,于 2000 年 5 月 18 日组建了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,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、政企分开,建立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。中储粮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储备粮棉油的经营管理,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棉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 。
2003 年的大豆危机,是中国粮食产业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。当时,美国农业部多次发布 “旱灾预警”,宣称大豆减产,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从每吨 2300 元飙升到 4400 元 。中国企业因库存不足,被迫以高价大量采购美国大豆。然而,美国农业部随后又突然宣称库存充足,大豆价格暴跌至 2200 元 。这一涨一跌,让中国企业遭受重创,许多企业因高价采购的大豆价格暴跌而亏损严重,大量企业破产倒闭,外资趁机低价收购中国大豆企业,控制了中国大豆压榨行业 。
在后续的粮食战争中,中储粮发挥了关键作用,成功稳定粮价,击败四大粮商。2006 年,国际 “四大粮商” 以自然灾害为借口,散播小麦和玉米减产的消息,哄抬国际粮价,国际小麦价格涨了 3.4 倍,玉米涨了 3.2 倍,国内粮价也受到影响,小麦从 1400 元涨到 2000 元,玉米从 1200 元涨到 1800 元 。关键时刻,中储粮出手,平价抛售国家储备粮,稳定供需,平稳粮价 。国际粮商妄图对抗,高价抢购中储粮抛售的储备粮,中储粮则加大抛售力度,从 10 天抛售一次,到每周一次,最后 2 天一次 。中储粮还放出消息,称中国的储备粮有一亿吨,足够全中国人吃一年 。面对中储粮源源不断的抛储,国际粮商最终无力支撑,爆仓离场,全球粮价大幅下跌,中储粮取得了这场粮食战争的胜利 。
尽管世界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,但全球粮食安全依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,这些挑战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,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。
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发布的《2024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》,2023 年全球 59 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2.816 亿人口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,比 2022 年增加约 2400 万人,连续 5 年出现增长 。《2024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》报告则显示,2023 年约有 7.33 亿人面临饥饿,相当于全球每 11 人中就有 1 人食不果腹,非洲每 5 人中就有 1 人面临吃饭难问题 。这些惊人的数据背后,是无数人在饥饿边缘的挣扎,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来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,营养不良、疾病肆虐,生命的希望在饥饿中逐渐黯淡。
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日益凸显。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、洪涝、高温、飓风等频繁发生,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。干旱导致土地干涸,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,产量一下子就下降;洪涝则淹没农田,破坏农作物和农业设施;高温和飓风会损坏农作物,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。据统计,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 1℃,小麦产量可能下降 6%,水稻产量可能下降 3.2%,玉米产量可能下降 7.4% 。土地资源压力也在不断增大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大量的耕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,耕地面积不断减少。同时,土地退化、水土流失、土壤污染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力,使得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。
粮食战争从未停止,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存和未来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,将继续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,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,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。同时,也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关注粮食安全问题,从自身做起,珍惜每一粒粮食,共同守护我们的 “饭碗”,让粮食战争的硝烟不再弥漫,让每一个人都能免受饥饿的威胁,迎来一个粮食充足、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。
有记者问:据多家报道,消息人士透露,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几个国家施压,要求其他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,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。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?答: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。
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,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,约10分钟后,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,进入预定轨道。目前,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,发射取得圆满成功。通过增强现实技术,了解一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全过程。
4月,美国政府挥舞“关税大棒”,国际金价再度刷新历史上最新的记录。在这场全球贸易格局的震荡中,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的吸引力持续升温,此时,一桩关于美国黄金储备的“罗生门”事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。作为美国最大的黄金储备库,位于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金库到底有没有黄金?有多少黄金?
白宫近期曾多次表示与墨西哥、日本、欧盟等方的贸易谈判取得所谓“重大进展”。但各方却接连否认了美方的说法。怎么样看待目前与美国接触过的各方的态度?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:目前,针对美国实施的征税政策,世界其他经济体和国家的态度大致可划分为三类。
浙江宁波慈溪是我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,其中出口美国的占比约16%。慈溪一家家电企业负责人和记者说,他们跟美国客户签署协议时,对方支付了30%的定金;而同规格洗衣机、冰箱的零部件通用性很强,能达到70%。因此,即便美国客户违约,他们也可将产品重新翻包后再次销售。
美国特朗普政府以所谓“让制造业回流美国”为名大打关税战,引发美国内外普遍批评。几次三番对关税政策的“朝令夕改”更是让美国农业界、商界、工业界、政界甚至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文艺界感到混乱和恐慌。
性侵类刑案专题讲座之二 #大同订婚案件 二审宣判后,应广大网友邀请开设《性侵类刑事案件专题讲座》,不针对个案,请不要过限解读。今天第2讲《被害人陈述与报案录像视频》……
(央视财经《第一时间》)始于1900年的美国纽约国际车展,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客商。但今年车展前夕,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引发业内震荡。在16日车展开幕的当天,记者来到了车展现场,发现在“关税阴影”下,整个汽车行业似乎弥漫着焦虑情绪。